【导读】黑龙江省考申论: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
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边疆民族地区脱贫的关键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引人深思。 以往,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在扶贫过程中习惯于大水漫灌,撒胡椒面,采取“用手榴弹炸跳蚤” 的办法;帮扶举措与帮扶需求不相符、帮扶急于求成;更有甚者,某些领导热衷于纸上扶贫、 电话扶贫和喇叭扶贫,搞纸上功夫,玩数字游戏⋯⋯
须知,贫困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现象,倘若不深入边疆民族地区,不了解那里的贫困 群体所思所想所需,所制定的政策与具体贫困环境不相符合,脱贫效果可想而知;须知,扶 贫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是“精明能干”,实则是“摆盆景”“花拳绣腿”,违背科学 发展之道。因此,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是边疆民族地区脱贫的关键。
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要有摆脱贫困的思想意识。在《摆脱贫困》一书的跋中,习 近平指出,“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边疆地 区的扶贫开发是甩掉等靠要、穷自在等落后思想的“扶志”过程,也是从输血到造血的“扶 智”过程。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的生活最终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充分调动贫困群众主 观能动性,坚决“扶志”精准“扶智”,扶贫举措才更有威力,扶贫成效才更加持久。
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 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脱贫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不可能拍拍脑袋就可以奏效。30 多年的 扶贫实践告诉我们,幻想一劳永逸,寄希望短期就能抱个“金娃娃”,是不负责任的幻想, 是好大喜功的表现,其背后是܀曲的政绩观、错误的发展观。只有实事求是地笃定“功成不 必在我”的信念,拿出敢为总体成功牺牲的“滴水穿石”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扎 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向前走。
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要有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从连江船民上岸、边远贫困村整 村搬迁,到大念“山海田经”、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宁德扶贫一直在探索因地制宜、因村制 宜的发展路子。习近平在《弱鸟何以先飞》中谈到,“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 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宁德的扶贫路径可以为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提 供样本。边疆民族地区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更应该因地制宜,锁定脱贫核心力量,聚焦 贫困症结所在,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如此,方能摘掉贫困的帽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摘掉边疆民族地区的贫困帽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实施精准扶贫 方略,边疆民族地区的脱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