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考公务员 > 国考 > 行测最新 > 2025年315省考公务员考试逗比题目一览(言语理解与表达)

2025年315省考公务员考试逗比题目一览(言语理解与表达)

2025-04-02 09:37:36
华图教育
分享:

言语理解与表达

目前行测笔试已经尘埃落定,无论欢喜还是忧伤,每年省考行测的言语模块总会有些题目让考生忍俊不禁。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2025年315省考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有哪些“逗比”题目值得回味,一起来看一下吧!

(考生回忆)【例1】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早晨起床也变得越来越难,睡醒了总想赖一会儿床。有人觉得这就是因为懒。其实,________________,作为恒温动物,人类有感到最适宜的温度区间,一夜的睡眠让被窝里温暖又舒适,但被窝外却是寒气袭人。寒冷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这时,刻进基因里的节能机制让人倾向于选择呆在温暖的被窝里,这种机制来自于住在山洞中恐惧饥寒的祖先们的经验,即尽可能地保存能量,并保护身体免受寒冷的伤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还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保命本领

B.苏醒的过程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C.不妨耐心等一会儿再起床,让身体先“开机”

D.适当赖床可以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室内外的温差

【入选理由】本题为典型的语句填空题,但是该题目逗比之处就在于:①解释原因的“脑洞大开”,解释赖床原因竟然扯到住在山洞中恐惧饥寒的祖先们的经验,这种从远古祖先经验和节能机制的角度来解释日常赖床行为,把看似普通的赖床现象和古老的基因、生存经验联系起来,角度新奇又脑洞大开,给人一种“原来赖床还有这么奇妙的历史渊源”的感觉,很是逗比。②选项设置的“迷惑俏皮”,A选项说这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保命本领,把赖床上升到保命高度,表述俏皮夸张;D选项说的是适当赖床给身体适应温差,和文段重点节能机制的解释不搭边,却又一本正经地给出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整体选项设置给人一种轻松诙谐又让人捉摸不透的感觉,增添了几分逗比色彩。

(考生回忆)【例2】创造力与想象相关联,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想象,而想象又与人的情感,与人对环境的感官体验密切关联、比如以“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为题,让大模型人工智能程序在图像库中找出与之语意表达一致的图片,人工智能给的是蒙蒙细雨中盛开着海棠。但人类在思考时,大脑中的想象可能是在一条幽静小道上,亭亭玉立的少女行走在雾雨中——人类可能会将这位少女看作海棠,这就是想象,想象是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能力,是创作与创造力的基础。人类拥有内心世界的心理体验,并由此产生情感和想象,这使得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的灵感和独创性。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想象的心理机制

B.说明文学的魅力来自想象

C.强调想象是人类独有的能力

D.分析人工智能的优势与局限性

【入选理由】此题考查意图判断题,题目本身不难,通过文段分析即可选出C项。但有意思的是该文段的选材和题目的设置。①对比举例的“反差萌”,为了说明人类和人工智能在理解和想象上的差异,文段举了“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例子。人工智能给出的是很直接的蒙蒙细雨中盛开的海棠,而人类却能想象出幽静小道上少女如海棠般行走在雾雨中的画面,一个呆板直接,一个充满诗意和灵动,这种反差就像“理工直男”和“文艺青年”的碰撞,有很强的“反差萌”,十分逗趣。②选项设置的“迷惑性”,D选项分析人工智能的优势与局限性,可文段主要是在突出人类想象的独特以及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不足,优势几乎没怎么提,就好像在故意“迷惑”考生,让考生觉得“咦,好像有点道理,但又不太对”,这种设置方式也给题目增添了几分逗比的色彩。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2025年315省考公务员考试逗比题目一览(言语理解与表达)
相关栏目
考试公告 更多>
报考指南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课程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