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职业生涯规划 > 职业生涯资讯 > 每天上班都疲惫不堪,怎么办

每天上班都疲惫不堪,怎么办

2024-02-29 15:13:56
中人网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每天一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脑子里就闪过堆叠如山的任务,仿佛永远都望不到头,心情立刻沉重下来;

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想好好学点东西、做点事情,但实在是提不起精神;

面对即将截止的任务,自己也知道不能再拖,但对着空荡荡的屏幕,就是敲不出一个字;

甚至,经常产生自我怀疑:我现在做的事,究竟有什么价值?我是不是在荒废生命?

……

知乎曾经有一个问题,叫做:为什么上班都是坐办公室,仍然会感到疲惫不堪?

这固然有许多生理上的原因 —— 比如久坐对颈椎的压力,封闭环境里空气的流通……但最本质的,还是心理的因素:我们从内心里,就把「工作」看成一种负担。

每一天都像拼命奔跑在赛道上,只为一个望不到头的终点。这样下来,怎么能不疲倦?

这在社会心理学上,就叫做「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

社会心理学家 Christina Maslach(她同时也是菲利普·津巴多的夫人)以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而闻名。她指出:严重的职业倦怠,主要有三种表现:

1)情绪衰竭: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

2)非人性化:冷漠对待人际关系,容易暴躁、失去同理心;

3)低成就感: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得过且过。

不妨看一下,你中了哪几条?

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病症,而是一种现象的描述。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轻微的倦怠表现,并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 几个月、半年,一年,每天都过得非常累,却又不得不挣扎着去上班。

试着回想一下,你上一周的工作状态,然后问自己:

每天上班的时候,我是精神振奋的时候居多,还是不情不愿居多?

下班回到家,是满足感居多,还是身心俱疲居多?

如果从1-10给自己当下的工作打分,你会打5分以上,还是5分以下?

我相信,你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否正处于职业倦怠的状态中。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职业倦怠呢?

可能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并不是因为加班、高强度工作,也不是因为工资不够高 —— 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由你负责的项目,马上要上线了,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加班加点,熬夜一周把它推上去,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 这种情况下,你会倦怠吗?

不会。你可能会累、会疲劳,但不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倦怠。因为你理解你工作的价值,你知道它的重要性。

同样,你刚进入某个行业,起薪不高,但是跟着上司做项目,能学到很多东西,每天都很充实。这种情况下你会倦怠吗?

不会。相反,你每天都会期待去公司上班,因为你又会迎来全新的、充满挑战的一天。

那什么情况下会倦怠呢?

最常见的,就是这三种状况:

1)每天都有大量琐事,不断挤压和分散注意力,让你没办法专注在手头的工作上;

2)工作方向跟你期望的不一样,但你又没有办法去拒绝或改变,只能硬着头皮上;

3)你的位置不重要,没有话语权、掌控权,做的事情得不到反馈,只是成为一个支撑、执行,可有可无的角色……

你可能会发现,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呢?

是它们都缺乏对工作的「自主性」。

这才是导致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

你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工作,而是反过来,被工作所掌控 —— 源源不断的任务向你涌来,把你淹没,推着你去行动。

它们不在乎你怎么想,不在乎你的看法,甚至,不在乎你做得好不好、是否用心,只要求你给出一个结果,让这个齿轮能够不断转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吗?当然不会。你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只想赶紧把它做完。

所以,我一直强调:好的工作,是让员工把它当成事业,取得双赢;而不好的工作,是用钱买员工的时间,让员工沦为劳动力。

如果你正处于后者的情况,那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立刻离职,重新找一家与你目标一致的公司。

但很多时候,这并不容易实现 —— 你多多少少会被一些因素牵绊。

那么,如果没有办法立刻跳槽,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职业倦怠,改善工作中的疲惫感呢?

分享一个有效的方法,叫做「目标对齐」法,能帮你重新思考、规划自己的工作。

什么叫「目标对齐」呢?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过很多任务管理方法,比如:

这几个简单的工作习惯,使你变得更优秀和高效

有效提高执行力,你需要这几个技巧

高效管理时间的秘诀,就在于这三个清单

这些,都属于「How」的范畴:我该如何把任务管理好?

其实,要提高工作的自主性,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去思考「Why」的范畴 —— 我为什么要管理这些任务?我为什么要做它们?

这样,才能从源头开始,去找到它们的价值、目标、意义,把自己的目光和精力,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这就是从目标出发的思考方式。

同样,目标对齐,就是先去思考工作的目标,再进行反推,把当下所有需要做的任务,根据这些目标进行「对齐」,让自己知道:我该做些什么;我所做的事情,会如何影响这些长远的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目标对齐」呢?

1. 列出所有任务

首先,拿出一张白纸,把它对折。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在左边写下你需要做的任务。一条一行,自上而下去写。

比如:

完成实习生团队的招聘

完成运营方案;

Python,写爬虫;

优化产品专题呈现;

拓展新KOL资源;

……

这个过程,尽量不受限制地去发散思考,务必全面、无遗漏,把所有可能参与、涉及到的事情都写下来。

甚至,除了「现有的」任务之外,那些你觉得有必要、但公司没有去推进的事情,都可以列出来。

比如,你觉得应该「优化内部协作流程」,但没有任何人提出过,也写下来 —— 说不定你可以去提出和主导。

同样,不仅仅是工作内容,包括你的个人成长,像要学的技能、要锻炼的实践能力、要积累的经验……都一并写下来。把大脑清空,不要有任何负担。

你可能需要重复好几次,或者留出一整段时间来思考,以确保所有的任务,都已经考虑到了。

这些,就是你近段时间内所有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我们要去思考和梳理的对象。

2. 目标分析

接下来,我们回看自己写下的每一项任务,逐一地去审问它:这项工作目的是什么?它想达成什么结果?

把你所想到的结果,用一句话写在纸的右侧 —— 这就是它的「目标」。

比如:学Python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获取需要的数据;拓展KOL资源,是为了丰富内容、提高内容数量;优化产品专题呈现,是为了提高整体体验 —— 这就是它们的目标。

可能有多项不同的任务,会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现在,你会得到一张纸:左边写满了任务,右边对应的地方,写着它们的目标。

这些就是我们的素材,先把它放在一边。

3. 供给分析(Want / Able 分析)。

接下来,拿出另一张白纸,把它对折。

在左边的最顶端,写下「我想做的事情」(Want to);右边,写下「我擅长的事情」(Able to)。

然后,把刚才列出的所有目标(注意是目标而非任务),一条条写到这两栏里面。

这一步,你应该如何去思考呢?

像「我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从收益的角度去思考:

完成这个事情、达成这个目标,对我有什么好处?

长远来看,它对我有什么价值?

它能否提升我的能力、经验,能否为我将来想做的事情铺路?

诸如此类。

同样,像「我擅长的事情」,就可以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

哪些事情是别人认可我的?

哪些东西我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哪些事情,在做的过程中,我会感到放松、毫无压力?

按这样的思路,对每个目标进行审视和检验,再分别写进去。

如果一件事情,同时满足「想做」和「擅长」,那就同时写进两栏里;反过来,如果一件事情,你既不想做又不擅长,那就放着不管。

不要强迫自己,这一步,要真正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写完之后,再反复检查几遍,确定没有遗漏。

那么,你就得到了一页「供给分析」,也就是你所能为别人做的事情。

4. 需求分析(Need / Have to 分析)

但从供给角度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之所以能在商业社会里生存,是因为我们的供给,恰好能跟别人的需求对接起来。

所以,下一步,把刚才这张纸翻到反面,在左边顶端写上「公司要我做的事情」(Need to);右边写上「上司要我做的事情」(Have to)。

同样,把第一步中列出的目标,分门别类地写进去。

哪些是公司的要求呢?你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只要这个目标,对公司的产品、战略是有价值的,那就可以放进去。

而上司的要求,往往就是他直接为你指派的任务,通常是量化的,需要你去落实和汇报。

举个例子:像「提高产品整体体验」,显然是公司需要的,但上司可能并不会特别关注,因为它不涉及他的业绩,也未必会给你明确的期限和要求,那就可以只写在左边。

当然,如果你像我一样,是自由职业者,或者在创业,就可以把这两栏,改成:「客户要我做的事情」和「股东/合伙人要我做的事情」。

本质是一样的:前者,是商业价值的来源 —— 你的工作如何创造收入,它往往是间接的;而后者有一定的强制性,往往是直接的限制。

这两者,如果能够统一起来,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现实中,很多时候并不重合,会有一些偏差。

这里要强调一点:Have to 的部分(上司、股东/合伙人),也并不是100%正确、必须遵从的。有时候,他们的指派可能会出于个人立场,或者不够严谨、科学,这就涉及到向上管理了。以后的文章会讲到。

那么,到了这里,你就得到了一份需求分析 —— 也就是你可以为公司所提供的价值。

5. 打分排序

下一步,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张纸,给右侧的目标,一项项打分。

怎么打分呢?看供给分析和需求分析。如果一项目标,同时符合4个标准,那就是10分;符合3个,就是7.5分;1个都不符合,就是0分 —— 你应该果断把它划掉。

打完分之后,再拿出第三张纸,同样对折。在左侧,按照刚才打分的高低,把目标从上到下,重新做一个排序。

随后,再把整张纸从中间对折,把下半部分折到后面去。

现在,看着你眼前留下的目标:这就是你所应该关注和聚焦的事情,也就是对你来说,最重要的目标。

其他那些,并非不够重要,但或许有的不太紧迫,或许有的难以转化成价值 —— 不妨先把它们排除出脑海,让自己能够真正专注、平静下来。

到这里,我们已经快抵达终点了,休息一下,进行最后一步。

6. 加权分配

最后一步,就是把第一步里写下的任务,也就是第一张纸的左半部分,按照最终的目标,一项项抄下来。

一边抄,一边思考:这项任务,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推动这个目标?用1-3给它打分。

然后,用任务的分数(1-3),去乘以目标的分数(0-10),就能得到这个任务最终的得分。

到此,就大功告成了。

你无需一定要按照最终权重去分配时间、精力,采取行动,但通过这个方式,你会知道: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哪些事情能拖就拖,哪些事情你应该果断舍弃掉、不要让它占据你宝贵的精力。

你会清晰地看到:哪些事情源自内心,哪些事情又是外部的压力,你该如何去应对它们。

你会发现,这种对生活的掌控,仿佛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

这套方法看上去非常复杂。但实际上,一旦你理解了背后的思路,它就相当简单。

它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让你从疲于奔命的赶工、忙碌中停下来,真正去思考,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的结果、目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个反思的过程,让你得以直面自己的内心。同时,能够全面地、彻底地,对自己的思维进行一次梳理。

正如我在周一的推送中所说的:不要只顾着向前走,偶尔也要停下来,看看身后的路。

愿你我的心中,都不再有疲倦和迷惘。

也愿你的道路,走得更坚定有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上一篇:
下一篇:(暂无)
关键词阅读
每天上班都疲惫不堪
相关栏目
课程讲座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