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对现在办公室里的年轻人有什么第一印象?回答可能是,工资没我高,但穿的用的都比我好,吃过的盐没我多,出过的国远超我,但很少人会讲这是一群对未来有规划的人。
有没有规划,会在工作3-5年拉开差距
从个人奋斗的节点上看,一个人真正的有效奋斗时间段也就30年,但最重要的也是前10年。
工作1-2年,职业初始期,有规划的人早早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而另一些只能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个时期走了弯路做多也只是损失1年工资而已。
工作3-5年,差距明显期,人和人的差距就是在这几年中开始并不断加深的,有些人会在这个时期走上主管或者中层经理的位子,而从一开始就在用频繁跳槽来寻找人生方向的人已经不知不觉间损失掉了3年工资了。
工作5-10年,两级分化并最终定型,那些没有规划的人在经历了从未停止的迷茫后,一般对工作和生活也麻木,这个时候损失的就已经是无数机会成本了。
高收入都是规划出来的
你怎么也不会想到支撑一个90后女孩拿到年薪100万的动力,是电脑边上的一张便利贴:今年目标2000万,一个月168万,一天7.8万;一天拜访7个客户,一个月154个;一年1848个;每个客户一天至少聊天30分钟。当然职业规划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目标的确定。
所谓的规划,不单纯是一年专员,三年主管,五年经理这样的晋升路径,而是清楚自己职业兴趣“喜欢做什么”,职业能力“能够做什么”,职业性格“适合做什么”,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等等。没有这些,就别怪你工作5年后拿的还是应届生工资。
没有职业规划,可能会让你连面试都过不了
关于5年内的职业规划,是HR面试时一个必问问题,但它绝不是一道送分题。当HR在问这个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检验你的职业规划和公司所能提供晋升路径的重合度,评估用人风险——公司给你安排的发展空间和晋升路径是否符合你的期望?你是否能安心在这里做下去,适应这家公司的生态?
而关于如何回答,网上常见的保守答案为:
第一阶段在我目前申请的这个职位上沉淀下来,积累最起码的工作经验;
第二阶段成为一个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能够独当一面的人,能够独自承担责任;
第三阶段成为该领域的一名专业化人士,在工作中能有创新与发展,能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
总之需要传达出的意思要包含你是有备而来的,你是清楚地知道未来打算的,你是符合企业要求的稳定性的。
“你所有不曾料想过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你不期而遇;你所有曾经潇洒的随遇而安,同样也会随时间流逝而让你承担那些似乎命中已经注定的代价。”
二十几岁,你早该学会给未来做铺垫了。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