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多重困难叠加的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势头进一步巩固,呈现出总量上台阶、追赶超预期、供需增动力、区域添活力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53850.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61.86亿元,比上年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9901.38亿元,比上年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28287.55亿元,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6.1%。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粮食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3582.1万吨,比上年增长1.6%。经济作物产量稳步提高,初步统计,全年油料作物产量增长6.0%,中药材产量增长9.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4.9%,茶叶产量增长8.9%,水果产量增长6.5%。生猪产能恢复至常年水平,全年生猪出栏6314.8万头,比上年增长12.5%。牛、羊、禽生产保持稳定,牛出栏293.1万头,羊出栏1766.2万头,家禽出栏7.7亿只。
二、工业生产稳步向好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9%,集体企业下降27.5%,股份制企业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1%。
分大类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0.5%,医药制造业增长10.3%。
分产品产量看,发电量比上年增长6.5%,天然气增长15.6%,发电设备增长43.6%,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29.0%,啤酒增长14.7%,汽车增长11.3%,白酒增长3.7%,成品钢材增长2.2%。
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9.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5.5%。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44.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2.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7.9%,医药制造业增长10.3%,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6.3%,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7%。
工业利润持续回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29.6亿元,同比增长39.4%。
三、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8%,金融业增长5.3%,房地产业增长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2.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4%。
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10.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6%。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1%。商品房施工面积比上年增长6.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3%。
五、消费品市场稳步恢复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6.4%。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8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17.1亿元,增长17.1%。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349.6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商品零售20783.6亿元,增长13.3%。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540.2亿元,增长23.1%。
从热点商品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8.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3%,中西药品类增长16.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8%,汽车类增长10.0%。
六、货物进出口增势良好
外贸进出口总额95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出口额5708.7亿元,增长22.7%;进口额3804.9亿元,增长10.8%。
七、税电指数处于景气区间
2021年,全省税电指数为112.04,其中,预期指数为103.60,生产指数为111.24,销售指数为112.84。
总的来看,2021年,全省经济持续平稳恢复,稳中加固、稳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完成年初预期目标,为“十四五”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全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四川既有共性体现,也有特性反映。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万所,在校生1593.1万人(不含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及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教职工112.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91.9万人。共有小学5725所,招生93.4万人,在校生555.8万人。初中3734所,招生94.3万人,在校生273.7万人。普通高中779所,招生48.4万人,在校生139.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29所,招生0.3万人,在校生(含附设特教班)1.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学校)498所,招生37.7万人,在校生92.7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158个,职业技术培训注册学员202.1万人次。共有普通高校126所。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52.6万人,增长8.6%;在校生166.2万人,增长6.2%;毕业生40.3万人,增长2.3%。研究生培养单位36个,招收研究生4.1万人,在校生12.2万人,毕业生2.9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4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32.7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54.0万人次。
2020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万所,在校生1611.5万人(不含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及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教职工118.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95.8万人。
2020年末共有普通小学5679所,招生88.1万人,在校生552.9万人。普通初中3677所,招生93.2万人,在校生279.8万人。普通高中792所,招生47.4万人,在校生140.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2所,招生0.3万人,在校生(含附设特教班)1.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学校)493所,招生40.0万人,在校生94.7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029个,职业技术培训注册学员165.3万人次。
2020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32所。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58.9万人,增长12.1%;在校生180.1万人,增长8.4%;毕业生43.3万人,增长7.5%。研究生培养单位36个,招收研究生4.8万人,在校生14.5万人,毕业生3.4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5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36.1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52.0万人次。
科学技术
2019年,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年末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9个。全年共申请专利13152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9539件;PCT专利申请444件;专利授权8206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053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0231件,商标申请281564件,商标注册225104件,国外商标申请93件,商标的质押融资金额30.6亿元,作品著作权登记171087件,地理标志产品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830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3488件,审理结案3356件,结案率96.2%;专利新增实施项目14245项,新增产值2102.4亿元;专利质押融资金额63.5亿元。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566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0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65个(其中专业化示范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125个;国家级星创天地96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4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3232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216.2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965项。
科教实力雄厚。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有各级各类学校2.5万所,其中普通高校132所,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家,12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共计61名(62人次)。
2020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万亿元。年末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5个。PCT专利申请530件;专利授权1083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187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0421件,商标申请351668件,商标注册202200件,新增地理标志产品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52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5593件,审理结案5557件,结案率99.4%;专利新增实施项目13406项,新增产值2198.9亿元;专利质押融资金额41.0亿元。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四川省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十。
交通设施便利。全省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4970公里、7238公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逐步形成。正在加快建设“东向”成南达万高铁,连通长三角、京津冀;“南向”成自宜高铁,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西向”川藏铁路,连通青藏高原;“北向”成兰铁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9年,四川省通过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573.3亿吨千米,比上年下降8.7%;完成旅客周转量1949.1亿人千米,增长8.2%。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199.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1%。其中私人汽车1061.4万辆,增长8.7%。
四川有世界遗产7处,列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处(东风堰、都江堰)。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
四川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2017年),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2010年)。有“中国旅游胜地40佳”5处(2010年)。截止2020年底,四川省境内国家5A级旅游景区15家,4A级284家,峨眉山、九寨沟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富顺文庙、燊海井、七洞沟东汉崖墓群(七个洞崖墓群)等2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66个,面积8.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1%。全省共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稻城县、九寨沟县、长宁县等10个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巴中和自贡3处世界地质公园(自贡恐龙博物馆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国家地质公园14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6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
自古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九寨天下奇”之誉。四川有贡嘎山(蜀山之王)、四姑娘山(蜀山皇后)、华蓥山(天下情山)、金城山(道教仙境)、青城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螺髻山、天台山、千佛山、蒙顶山、西岭雪山等著名山峰,有横断山系的雀儿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以及大凉山、小凉山、龙门山、丹景山、米仓山、大巴山、龙泉山等大小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