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中考改革,给中小学教改立起“风向标”

中考改革,给中小学教改立起“风向标”

2024-07-24 11:09:00
光明日报
分享:

作为学生人生中面临的第一次“大考”,中考改革一向被认为是“教改风向标”,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前,各地中考陆续结束,中招录取接近尾声,和往年不同的是,不少省市已经或者即将开启“中考新政”。例如,在河南、河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十余个省市,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门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在安徽省,中考语文科目可以携带正版学生字典(国家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发的语文类辞书)进入考场。而在北京市,今年是“旧中考”的最后一年,2025年将实施“新中考”:计分科目由10门减至6门,原有的“小四门”(生物学、化学、历史、地理)改为考查科目,不再计入总分……

中考改革步伐不断迈进,今年又呈现出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题型越来越“活”

落实减负、提质、增效教学要求

“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可以携带字典,我感觉都对孩子成绩影响不大,因为与之相应,题型越来越‘活’了。”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初三学生家长李黎告诉记者。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学生家长方远对此有同样的感受。“因为题型活,‘现实情境’问题出现得越来越多,需要学生对课堂教学深刻领会和沉淀思考,只会刷题的孩子一定会被难住。我的孩子考完后告诉我,物理和数学都有‘意想不到’的题型出现。尤其是物理试题中有一道计算东北虎质量的题目,考后直接冲上了热搜。题目给出的是老虎一只脚的面积,换算质量的时候不少学生忘了乘以四,得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方远说。

对于家长们反映的试题“活”,北京教育科学院高级教师张玉峰表示,这正是中考改革力求命题理念在守正中创新的体现。中考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引导一线教学做好初高中衔接,落实减负、提质、增效教学要求。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院高级教师王瑞芳以北京中考语文试卷为例分析:“即使在古诗文阅读板块,试题也不墨守成规,而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例如这道主观题,将课文《小石潭记》与一段课外古文《游明圣湖日记》进行比较阅读,既考查学生对课内文本的鉴赏能力,也考查学生对陌生文本的理解分析和审美能力。”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高级教师穆聪表示,“北京语文试卷的议论文阅读着重考查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观点的能力,关注的是教考衔接,旨在引导学生课后做好整本书阅读。”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文伟认为,试题“活”正说明中考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通过探究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深度学习方式,形成以意义建构为核心,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高阶思维等为一体的深度学习过程,获得持续的学习力、再生力,让知识、思维、文化和能力的发展“活”在探究中,“活”在实践中,进而“转识成慧”,成为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真实情境多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中考试题中真实情境多,也是考生和家长们的普遍感受。嫦娥六号登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节能减排、“双碳”战略等新闻,都在各地试题中“亮了相”。

文伟认为,这说明试题的安排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体现了科技与生活的链接、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境,既贴近生活,又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

“学业考试评价应体现时代性。怎样让学生全面认识现实世界,如何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怎样让学生经历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正高级教师刘飞耀抛出了一连串问句。他认为,这些都是当下社会对学生能力、素养的期许,学业评价应充分体现这一点。“中考试题设置不是进行理论演绎和虚构设计,而要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以真实的情境把它们展现出来,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思考、感悟、判断、选择、探究,这样才能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走向生活,学以致用。”

北京市日坛中学高级教师李岩引用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北京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设了能够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情境以及反映时代发展和进步的科技情境,紧贴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合新时代学生的认知发展、知识范畴和心理特征。例如其中一道大题以检验某型号的汽车尾气是否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真实情境为载体,将环保理念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就是在考查学生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小四门”之一的道德与法治,情境设计也体现了“真实”二字。北京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试题情境设计源于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其中一道试题选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数据资料,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有意义的情境中,展现核心素养达成情况。另有一道试题,要求学生完成为新闻摘要‘撰写短评、拟定标题’的任务,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不等于价值

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如何看待学生的考试分数?刘飞耀认为,“分数很重要,但分数不等于价值。”纵观各地中考改革,都在释放一种信号:“让评价凸显应有价值,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文伟认为,中考改革的重点并不在于考试的难易变化,而在于评价方式的转变。“例如,通过引入等级考试,不再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应试压力,引导教师和学生不仅仅关注分数,而是真正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不仅仅聚焦最后的结果,而是以素养为本,强调在道德品质、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多位专家都谈到,各地中考改革导向一致——重视过程性评价,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录取标准,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不再“一次考试定乾坤”。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从改革中汲取改进教学的智慧?“我们应该从全面育人、科学育人、整体育人出发,优化教育过程和培养方式。要真正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全面发展,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科逻辑,从文化知识、精神心理、道德品质等方面入手,作为学生人生长远发展负责的教育,让教育成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文伟说。

中考改革的价值在于对学生未来的积极影响,而教师就是传递和扩大这种影响的人。刘飞耀认为,这意味着教师要知道自己和学生“在哪里”,也知道未来彼此将要“去哪里”,更需了然怎么才能“到那里”。唯此,“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心智、情感获得全面完整而均衡的发展,评价才能以关怀为基础、以积极的姿态对待所有学生,最终,还原生命原本的样子——真诚、善良、美好。”

(记者 姚晓丹 董 城)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中考改革
给中小学教改立起“风向标”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