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对外发布的《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指出,多地教育部门在高校专业动态调整中主动给教育类专业“降温”,要求控制高校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引发了一些关注。实际上,自去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指出2022年人口出现负增长以来,就引起了关于学龄人口下降对教师队伍影响的讨论,并一直延续至今。此次《报告》引起的关注也是上述讨论的延续。
关于未来一段时间学龄人口的发展趋势,很多学者的研究认为,在2035年之前,各级教育在校生数相继达到峰值,并且不同程度地过渡到负增长。但这恰恰开启了我国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窗口”,为更加充足配备教师和进一步提高教师质量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我国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相对OECD国家还存在差距。我国现行教师配备标准(小学师生比1∶19,初中1∶13.5,高中1∶12.5)是2014年制定的,由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等原因,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教师配备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很多地区还存在教师短缺的问题。在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动下,2022年6月底,全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终于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但是,这个配备标准实际并不高。例如,2020年OECD国家小学、初中师生比平均值分别为1∶14和1∶13,均高于我国现行标准。世界范围内中小学教师配备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一个共同特征:随着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教师配备也越来越充足。例如1996年,OECD国家小学、初中师生比平均值分别为1∶18.3和1∶15,到2020年发展为1∶14和1∶13,从1996年到2020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从班额的角度来衡量,同样可以发现,在国际视野当中,我国中小学班额明显较大。我国现行的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该标准尚未全面实现。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小学大班额(56人及以上)比例为0.48%,初中为0.4%。根据OECD2022年发布的数据,我国小学和中学的平均班额分别是38人和46人,而OECD国家的均值分别为20人和23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决策部署,并且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这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意味着教育资源配置要有新的标准,即教师资源配置标准应该达到甚至超过世界教育强国的平均水平。在我国教师配备达标的前提下,面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要求,教师配备标准、班额标准也需要及时更新。过去,面临编制总量约束的刚性要求,调整教师编制标准和班额标准存在很大困难,而新的人口形势,恰恰为调整教师编制标准、更加充足地配备教师开启了“政策窗口”。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仅对教师数量的充足性提出更高要求,也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水平快速提升,但是,相对OECD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在新的人口形势下,中小学受教育人口波动下行,显然为我们适时提高教师准入标准,以及促进教师在职提升学历创造了现实可能性。
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我国教师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新的人口形势为教师充足配备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政策空间。为此,应该顺势而为,在全面消除“大班额”的基础上,各地根据学龄人口变动情况逐步缩小中小学班额规模。同时,参照世界教育强国的水平,及时调整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为实施个性化教学、提升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此外,应研究提高中小学教师准入的学历标准,并实施专项计划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水平。现行中小学教师学历标准是1993年制定的,至今已有30多年时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已经提出“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新的人口形势也开启了提高教师质量的“政策窗口”,应抓住历史机遇,及时提高中小学教师准入的学历标准。同时,还应设置专项的学历提升计划,促使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的方式提升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李廷洲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员)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