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试能力的考查,一定离不开两个方面:外在形象气质和气场,内在理念思维和知识。内外兼修方能致远,缺一不可。要做到“内外兼修”,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重形式。面试,面而试之,是面对面的一种直观交流和考察。所以考生的举止仪表,语言表达都向考官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展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面试的外在要求的最低,其实也是最高标准,就是自信。这里的自信,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一种气质,一种公职人员的气质。在此基础上,语言流畅、感情充沛、自然停顿、眼睛直视,从头到尾做到从容淡定、侃侃而谈、胸有成竹。
第二,有逻辑。面试中的逻辑,更加直观地体现考生的作答层次。一方面,考生可以用一些逻辑词来体现。比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等等。用一些清晰的逻辑词予以呈现,让考官能更清晰准确抓住考生的作答要点,使得作答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逻辑性体现在考生作答内部结构设计上。不要想起什么答什么,要清楚知道自己为什么答这部分,这一部分与前面作答有什么关系这就需要考生脑海中设计自己的逻辑体系。
第三,答要点。答题要避免使用套路话,要注意问题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和经验的限制,对面试了解甚少,仿佛压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座大山,导致遇到类似题目时候,套用老师以前讲解的内容,或者是上次作答的内容,像是抓住了一根所谓的“救命稻草”,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不好的。例如人际沟通类题目,不要每一个题目在作答之初都长篇大论一些毫无意义的套话,也不是每个题都需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考虑此题的题干背景、题目要点、关键词和
事业单位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作答。
第四,多积累。考生的知识积累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考生在考场上作答的自信度。大部分的考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在知识和经验掌握方面就会略显薄弱了。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越来越多的面试题目以政府的公共政策作为背景,通过一些时政热点让考生谈一谈对政策的理解或看法。这就需要考生在作答时与中央和地方的最新精神相匹配。我们考生在学习时,多积累社会热点、多关心民生和国家大事、正确洞察热点事件、掌握官方表述。同时也需要注意研究报考省份近两年内的相关文件的热点新闻及国家领导人讲话等内容,做到耳熟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