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为了环境整洁,模仿国外设置无垃圾桶街道,但是有些居民不理解,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某地设置无垃圾桶街道的出发点是为了改善环境,但是居民的不理解也表明这种方式还不够完善,过于“一刀切”。设置无垃圾桶街道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容市貌,消除城市垃圾异味,避免垃圾桶二次污染。但同时也会给市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缺少垃圾桶会导致出行市民随手产生的垃圾无处可扔,反而会增加道路垃圾,给居住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也会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
为什么设置无垃圾桶街道遭到了居民不理解?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居民出行对于垃圾桶的依赖性较强。中国居民已经将随手产生的垃圾扔进垃圾桶。突然取消垃圾桶会让居民一时间适应不了,进而产生不满情绪。
第二,这一做法实施前未做好调研及宣传工作。一方面,方案确定前未充分对比国外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没有事先做好居民的意见调查工作。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前,没有充分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导致部分居民不知道取消了垃圾桶。
第三,缺少垃圾桶取消后相关垃圾的处理方法。在做法实施后,并没有为居民解决出行垃圾提供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导致居民无法处理这些垃圾。
垃圾处理事关城市环境,针对此事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调研多方意见,修改垃圾桶的取消方案。一方面网上查阅国外取消垃圾桶政策之初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居民和环保专家的建议,评估垃圾桶取消可行性以及商定后续相关垃圾的处理办法。
第二,政策实施可循序渐进,增设替换设施。对于街道垃圾桶可渐进减少,如由之前的间隔50米设置一个变为间隔100米设置一个,或在一些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地方设置垃圾桶。另外居民的随手垃圾多为果皮纸屑等,对此可设置一些替换装置,增强垃圾桶的密闭性,减少异味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开展无垃圾桶街道建设的宣传活动。在居民区、写字楼、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张贴海报宣传该项举措,也可以通过“三微一端”的方式扩大影响,明确取消垃圾桶的意义所在,并将修改后的实施办法一并告知,请居民放心。
第四,举措实施后密切关注居民意见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定期发放电子问卷或采用随机采访的方式了解居民对此的接受度、配合度、适应程度,并及时做好调整和解释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环保并非一家之事,城市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维护,任何人不能旁观,必须加入行动者的行列。同时,任何方案的实施也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准备工作和后期的不断反馈与完善,不能想到哪做到哪。相信在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城市的环境治理工作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