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短时间150万次观看量,曾瞬间冲上热搜榜的毕业生主题教育晚会《再见民大》再次“云开演”。从《家园》到《我从延安来》再到《再见民大》,三场主题教育晚会,是中央民族大学新生入学、学生入党、毕业离校的“三部曲”。在小小的舞台上,中央民族大学构建了一条全过程育人的“动态链”。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主线,一体化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三级三类两端六地五维”的育人新体系,精准施策畅通“最后一公里”,形成了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三全育人”模式。
改革驱动创新
“学校源于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自革命圣地延安走来,我们有重视思政工作的传统与优势。”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说,“新时代,学校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任务、主要群体、薄弱环节,向改革要动力,力求创新‘三全育人’新体制。”
学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确保创新方向明晰、改革措施完备、效果精准明确;着力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落实、院系主动作为、全员共同参与的“三全育人”生态圈,提升运转效力;构建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核心,涵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才培养、师德师风、社会实践、大学文化、管理服务等维度的“1+X”育人新机制;逐步形成学校党委、院系党委、党支部“三级”,教学科研、思政队伍、后勤管理“三类”,从入校到离校“两端”,宿舍、教室、图书馆、文体场馆、实验室、食堂“六地”,德智体美劳“五维”的三全育人模式。
在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疫情校园封闭管理等重要节点,学校都会由“一把手”挂帅讲授思政大课,也形成了通过“头雁效应”发挥示范作用的机制。深入课堂听课、参加党支部会、走访学生宿舍、参加主题班会、学生食堂就餐……每学期末,每位学校领导都会收到一份“成绩单”,这是他们参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学期“成绩”。
张京泽说:“高位推动不是‘单打鼓’‘独划船’,要杜绝‘上热中温下凉’,通过项目推动和责任落实最终形成育人合力。”针对难点与弱点、盲点与堵点,学校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年”“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年”,系统推进社会实践强志、红色基因润心、思政课程铸魂“三大行动”。以“三大行动”为支点,畅通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黏合全过程育人动态链,最终撬动“三全育人”的“大地球”。
红色基因润心
“带着红色基因奔赴新的舞台,我们代表母校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学校2021届选调生出征仪式上,邵炜杰作为学生代表宣读誓言。在张京泽看来,即将奔赴全国25个省区市的330名学生是学校的骄傲。
在推进“三全育人”过程中构建完善立体化实践活动体系。学校与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结对共建打造大学生边疆行、老区行、乡村行等主题社会实践体系,开展边远民族地区支教、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等社会服务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升华。
走进校园,“红色”印记随处可见。不论“民大红”还是“校训石”,不论道路命名还是建筑名称……“红色基因”传承创新于校园每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启智润心。
“‘回延安’学党史,超有趣!”谈到与百名同学一起“穿越”,学生盛立妮直言既新颖又新奇。学校运用“延安文艺情境实践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党史。“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让爱党报国的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郭广生表示,“对于红色资源,要赓续,更要创新。”
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特色学科优势,学校深化推进“全链条”红色基因润心行动。系统推进校史校情“四个一”工程以及重要校史资料数字化;加快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体系、活动体系……
思政课程铸魂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特征就是:同一个祖国、同一种身份、同一条道路、同一个梦想。”近日,著名文化学者、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首讲“中华文化”公开课。除了20名学生现场聆听,更吸引了2.6万人在线听课。
在现有“大学语文”公共必修课和66门中华文化相关公共选修课基础上,学校构建了中华文化课程体系和“1+N”开放式课程建设方式,力求通过有效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究中华文化的热情。
校领导与思政课教师结对、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教学组织结对、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分别聚焦提高思政课建设水平、党建有机融入、深化课程思政研究设计。瞄准不同痛点的“三结对”,为深入推进思政课程铸魂行动构建了育人“生态圈”。
学校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聚合道路。一方面,通过构建全面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实施“部长进课堂”“书记校长进课堂”“名师名家进课堂”“全校同上一堂课”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打造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教学案例库,建设思政课名师示范课堂,切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入脑入心。
另一方面,打造“1+4+N”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色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体系,重构1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课程,推出“中国辽阔疆域”“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4个共同系列通识教育慕课,打造N门落脚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培养路径的特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目前,全校已开设20个微课堂、50个课程思政设计项目,建成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1+N”“中华文化”通识课程群,以及9大系列88门“书香民大”通识课程。通过系统化设计、一体化推动,学校的理念向“系统型”转型、方式向“协同化”转变、实效向“品牌化”升级,形成了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蓬勃景象。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