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聘人数
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影像和生物工程、应用数学、临床医学、神经科学、遗传学、大数据等领域博士后4-6名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脑疾病机制与精准诊疗
1)建设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重大疾病精准医疗纵向队列及多维度数据样本库,基于临床数据、生物样本遗传、蛋白、代谢等多组学数据、影像和数字化表型数据分析,明确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定量化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标识和理论机制,探索预防和治疗新靶点、新技术和新方法。
2)基于英国UK Biobank、美国ABCD、中国HEAD等大规模全维度生物医学数据库,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高维度、跨尺度、多模态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深度解析,寻找疾病早期识别及诊断新指标体系,进一步研发疾病早期预警和诊断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早期精准诊疗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研究方向二:人工智能算法与全脑计算
1)发展新型人工智能算法包括强化学习、因果推理、知识计算、自监督与小样本学习等,研究多模态通用大模型,模拟脑功能网络作用机制,开展智能算法与理论研究。
2)研究知识泛化、动态学习、柔性感知、自适应迁移、群体智能和自主规划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创新应用。
3)基于类脑智能新理论、新算法和新框架,同时结合信息、材料、制造等多专业知识,突破冯·诺依曼结构对计算芯片发展的限制,研发能够协同多通道信息的新一代类脑机器人。
4)研究基于人工智能促进科学重要难题的解决,包括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生物医学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推动人工智能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
三、任职要求
1.博士毕业学校或者博士学位所属学科为世界排名前100的海(境)外高校或在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2.应具备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和学历,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不超过35岁;年龄35至38岁优秀博士可申请破格录用。
3.具备人工智能、应用数学、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或相关领域的博士/博士后研究经验;熟练掌握MATLAB、R编程语言;具有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医学临床数据或脑影像大数据分析研究经验优先。
4.进站研究计划需与合作导师的科研课题或者研究专长相关;具有较强独立科研能力,具有较高的科研热情、较强的英文读写与交流的能力。
四、福利待遇
类脑研究院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较好的生活设施,并建立和健博士后相关政策和福利保障:
1.聘期2年,优秀博士后可考虑续聘至4年。普通博士后25万,复旦超级博士后年薪30万,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年薪35万,国家引进计划与博新计划年薪50万以上(所有待遇为税前年薪)。
2.支持申请各项博士后项目与基金申请:包括申请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扬帆人才计划、上海市自然基金香江学者计划、澳门学者计划、各类国家派出项目与学术交流项目等。
3.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及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协助申请博士后公寓(可申请两室一厅);提供至少一次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交流访问机会。
4.提供良好的科研发展支持条件,参与课题组承担的国家、上海市重大项目,出站时条件优秀者可优先推荐留复旦大学工作。
5.按照复旦大学的相关政策,协助子女申请复旦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小学入学资格。
五、联系方式
请申请者将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全文发至邮箱:wcheng.fdu@gmail.com,邮件主题栏内请注明“博士后”
六、课题组成员简介
冯建峰,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大数据学院院长,上海数学中心首教授。长期致力于数学、脑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推动计算脑科学及其应用领域的发展。在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JAMA Psychiatry,IEEE TPAMI等期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2011年获英国皇家学会沃夫森研究功勋奖(首位华人),2019年作为三十年来的首位华人受邀在剑桥大学做Paykel Lecture年度冠名讲座,2023年度的洪堡研究奖(Humboldt Research Award)。
卢文联,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神经网络动力学行为分析以及机器学习和统计等方面均有出色的工作基础。特别地,建立神经高斯随机场的时空模型,并利用数据同化拟合计算神经元网络模型与实验观测数据;国际上最早研究具有不连续激发函数递归神经网络的行为的团队之一,完善了利用不连续激发函数神经网络进行优化计算的理论基础,设计了一类具有不连续右端的神经网络系统,能更精确的求解非光滑代价函数的组合优化问题。获选IEEE Senior Member;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程炜,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老年脑健康智能科学中心主任,英国华威大学荣誉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生物医学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在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旨在通过多维度数据揭示脑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发展智能诊疗算法。主持项目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自然青年基金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Nature Aging、Nature Mental Health、JAMA Psychiatr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被Nature、Nature Mental Health等期刊以专门评论文章正面评价。
贾天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群体神经科学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人类行为及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理研究,特别是基于大样本影像遗传学数据对人类行为及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理进行探索。研究方向为人类精神病理学的神经机制。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Human Behaviour、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Molecular Psychiatry、Biological Psychiatry以及JAACAP等相关领域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项目及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
常晓,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专业,2014年获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2019年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获得临床与实验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19-2020年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精神、心理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磁共振成像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探索脑功能网络,动态功能连接与精神健康症状、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上海市扬帆计划等项目,担任Biological Psychiatry, Schizophrenia Bulletin, Frontiers in Psychiatry等杂志审稿人。
七、课题组简介
冯建峰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数学、脑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推动计算脑科学及其应用领域的发展。在精神疾病研究领域,提出并论证抑郁症“奖惩环路失衡”神经机制,通过大数据挖掘验证精神分裂的语言起源假说;在计算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了全脑数字孪生脑模型和MNN数学理论;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发展了多种新型神经网络结构和算法等。
共发表三百多篇学术文章,部分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JAMA Psychiatry,IEEE TPAMI,Brain,PNAS和PRL等。2011年获英国皇家学会沃夫森研究功勋奖(首位华人),2023年获德国洪堡研究奖,2019年作为三十年来的首位华人受邀在剑桥大学做Paykel Lecture年度冠名讲座。
课题组长教授为上海市脑与类脑研究重大专项执行负责人,牵头负责国家和上海市多个重大研究项目,负责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和张江国际脑库的数据库建设,为实验室各类课题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此外,本课题组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包括剑桥大学Trevor W Robbins教授和Barbara Sahakian教授,牛津大学Edmund T Rolls教授等,可提供良好国内外科研合作机会。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brD5sexAqWpo5XDJUZXvg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